生产管理高手的工作套路!内行全是门道!【IATF16949】

2023-07-07 13:47:26

老余(现场爬虫)是现场管理的“专家”,文化程度不高,但是现场经验极其丰富,而且是天然的改善大师。老余的改善要点,就是流动性改善,就是想办法缩短制造周期,实现从投料到交付的最短周期。

老余:这个既是精益生产的要义,也是TOC改善的要点。取得了产量增加、人员降低(效率提升)、交期保障的好效果。


01.产能看瓶颈

当初建议老板扩大瓶颈产能的时候,是没有人理解的,当时只用一个非常简单的比方,老板就懂了。

跟老板喝茶,然后我把茶盘下水的管道给止水了,然后倒水到茶盘上,因为水不能流动茶盘立马就泛滥了,老板还说我有病,不好好喝茶。


02.柔性看切换

柔性这块,当初主要卡在前道制模,制模开始是没有可依据的,也就是员工不想缓模,车间主任也不想。

为啥?因为麻烦啊,所以制模一直都是客户要的看不见,客户不要的一大堆。

记得当时制模车间一直吵着要工位器具、装料框,我跟老板到现场,指着成堆的模具和模胎说,这些都是没有流动的资源,没有任何的价值,还产生了浪费。

于是当时想的办法是,既然换型是比较麻烦的,那就再增加一点设备,常规的产品基本不动,但按订单量来;

其次,所有的模具全部统一尺寸,换模时镶嵌进去就好,缩短了换型时间,再就是按订单来,没有订单的模胎不生产,于是从模胎开始,控制后工序所有的日产量,限量开始了;

最后对瓶颈工序装炉进行了改进,也就是以前只可以装一种产品,变成可以混装,对工艺进行改进,要求不同的产品进入后都可以满足要求。


03.生产周期看物流

记得做的第一个改进动作就是全面盘点,清理在制品库存,以前满地都是产品,到处都是产品,通过8个月的清理,基本把现场清理干净了。

然后就开始跟老板讨论流程渠道的问题了,当时问了老板一个问题,流程渠道是宽好还是深好,老板说要宽一点,其实宽和深都不好,流程渠道应该是容量一致,流速均匀才最好。

在这其中,我们主要关注的关键工序和瓶颈工序的节拍是不是一致的,其次就是头道制模是不是产能略高于关键工序和瓶颈工序;

其它的过程还真没有很认真的考虑,因为解决关键和瓶颈以及准备是最重要的,我们把制模也纳入生产准备过程,确定后生产周期从8天缩短到6天到5天到4天到3天到2.5天到2天到36小时。


04.异常应对看缓冲设置

主要做了三个:A资源前置、准备管理、B应急计划、C快速反应(比如分流)等。

这一路走来,产量翻了一倍,人员减少20%,产品合格率从80%提升至95%,人均产值从25万提升至82万。

实现日清后,连客户都奇怪,白天去现场是看不到东西的,因为现场都流下去了,前端根本看不到在制品,而后道,最多也就三天的量,问题是现场还看不到成堆的原材料。

再说制度:抱歉,目前为止,到现场你可能找不到一张文件化的制度,我们很野蛮,如果你连续三个月工资水平最低,那么你得考虑离开了。

在整个的改进中,提升质量是最辛苦的,在质量提升方面整整花了2年的时间,因为过程验证是个非常难受的过程。

四个点都看全了,企业个性化的模型才能建立起来。

从关注效率,到关注效益,再到关注资金转化效率,一路走来,都是在不断的拿起,放下,再拿起和放下。

我跟老板的原则是,任何改进,如果不能降低成本,保证质量,或不是有益的坚决放弃。

比如,某一工序通过改进,效率会提升很多,但后工序无法消化,前段无法满足,对于这样的会坚决放弃。


#海云舟##tic商城##IATF16949#

以上资讯来源于网络,侵权删除。


上一章:CNAS发布新版《能力验证规则》及过渡期安排
下一章:工厂管理的浪费清单,稽核您的企业有多少?【IATF16949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