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下外部环境及TIC行业环境分析

2022-11-22 16:28:32

疫情下外部环境及TIC行业环境分析

疫情下外部环境分析

1.宏观经济

 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2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数据显示,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70,269亿元,比上年同期增长3.0%;其中2022年前十省市生产总值以及比上年同期增长如下:

1、广东省生产总值为91,723.22亿元,同比增长2.3%;

2、江苏省生产总值为88652.7亿元,同比增长2.3%;

3、山东省生产总值为64,409亿元,同比增长4.0%;

4、浙江省生产总值为55,750亿元,同比增长3.1%;

5、河南生产总值为47,022.73亿元,同比增长3.7%;

6、四川省生产总值为40,432.8亿元,同比增长1.5%;

7、福建生产总值为37,793.71亿元,同比增长5.2%;

8、湖北省生产总值为37,298.9亿元,同比增长4.7%;

9、湖南生产总值为35,332.63亿元,同比增长4.8%;

10、安徽省生产总值为33,702.9亿元,同比增长3.3%。

2

三大产业

 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2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数据显示,前三季度三大产业增加值及同比增长率如下:

1、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4,779亿元,同比增长4.2%

从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来看,四川增加值为4720.6亿元,位列第一;河南增加值为4539.94亿元,位列第二;山东省增加值为4482亿元,位列第三;随后是宁夏省、广东省、云南省、甘肃省、安徽省,增速分别为5.3%、5.2%、5.1%、5.1%、5.0%。

2、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50,189亿元,同比增长3.9%

从前三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来看,江苏省增加值为40,088.45亿元,位列第一;广东省增加值为37,229.55亿元,位列第二;山东省增加值25,658亿元,位列第三。从第二产业增速亮点来看,青海省增速为7.9%、山西增速为7.7%、宁夏省增速为7.6%、内蒙古增速为7.3%。

3、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65,300亿元,同比增长2.3%

从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来看,广东增加值为50,809.28亿元,位列第一;江苏省增加值为45,872.13亿元,位列第二;山东省增加值为34,269亿元,位列第三。从前三季度增速亮点来看,福建省增速为4.7%、江西省增速为4.6%、湖南省增速为3.9%。

3

2.制造业

 前三季度工业(部分新兴产业)情况如下:

1、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显示,中国新能源汽车2022年前三季度累计销量达456.7万辆,同比增长112.5%;

2、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统计显示,业机器人产量为322,544套,同比2021年前三季度增长16.7%;

3、根据公信部数据统计显示,2022年前三季度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10,363亿元,同比增长8%

4、根据自然资源部数据统计显示,2022年前三季度海洋生产总值达到6.8万亿元,同比增长2.1%;

5、.......

4

3.服务业

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显示,2022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.3%。其中:

1、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为8.8%;

2、金融业增加值增速为5.5%。

2

4.国际贸易

 截止至2022年11月2日,全球主要货币贬值情况如下:

1、截至8月底,日元贬值约20%;截至11月2日,1美元兑148.23日元;

2、截至8月底,英镑贬值约15%;截至11月2日,1美元兑0.89英磅;

3、8月底,韩元贬值约14%;至11月2日,1美元兑1425.26韩元;

4、至8月底,欧元贬值约12%;截至11月2日,1美元兑1.03欧元;

5、8月底,人民币贬值约9%;截目至11月2日,1美元兑7.30人民币;

6、至8月底,澳元贬值约13%;截至11月2日,1美元兑1.59澳元;

7、8月底,瑞士法郎贬值7%;至11月2日,1美元兑1.01瑞士法郎;

8、截至8月底,印度卢比贬值7%;截至11月2日,1美元兑82.75卢比INR;

9、8月底,贬值4%;至11月2日,1美元兑1.37加元。


3

5.新冠疫情

 截至2022年11月2日,全球主要国家新冠疫情最新情况如下:

1、中国(包括台湾、香港、澳门)累计确诊约848万人

2、美国累计确诊约9,950万人

3、印度累计确诊约4,466万人

4、法国累计确诊约3,685万人

5、德国累计确诊约3,573万人

6、巴西累计确认约3,489万人

7、韩国累计确认约2,572万人

8、英国累计确认约2,390万人

9、日本累计确认约2,250万人

10、澳大利亚累计确认约1,038万人

11、加拿大累计确认约434万人

12、瑞士累计确认约421万人

13、南非累计确认约403万人

14、瑞典累计确认约261万人

15、新加坡累计确认约211万人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TIC行业环境分析

发展现状

2022年,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仍不断上升,预计2022全年将增加约2,500家检验检测机构;具体本年较为火热的领域如医学检验、化妆品功效评价、医疗器械检测、材料测试、新能源汽车、药品、电力、新能源及环境可靠性实验室等。

2022年,检验检测机构市场规模仍不断上升,预计2022年全年国内市场规模约4500亿元;具体表现亮眼的领域如医药及医学、军工、半导体、新能源汽车、计量校准、环境及可靠性试验、电子电器、软件及信息化、材料测试等。

一、新竞争格局

(一)国有实验室与国有实验室之间业务的博弈,大型国企寻求转型或并购整合异地国有或民营实验室,政府业务竞争进入了更深层次的决斗。

(二)多家上市公司有意收缩产生不了价值的业务和地区实验室的缩减,以利润为最终考核指标,迈向精细化管理。

(三)小弱散格局虽仍未获得改变,但随着集约化的发展,更多国企或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开始抱团发展,小微型机构生存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
(四)更多中小型检验检测机构开始向高人均产值目标迈进,不断探索提升人员效率,削减不必要的成本支出,增强现金流。

(五)意识到未来企业发展是人才竞争的趋势,检验检测机构开始着力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。


二、并购整合的难度加大

(一)大型上市公司或国企,逐步加强投资团队的建设,并不断寻找标的,但仍然是雷声大雨点小,小资本不能推动行业的并购整合,大资本犹豫不决(疫情与欧美政治的斗争原因)。

(二)大型上市公司或国企,走访、调研、洽谈近百家检验检测机构,但却难以合作,做得好的要求高,做得不好的不敢并购整合(双方都有原则问题)。

(三)有一些中小型检验检测机构仍在舒适圈中,对并购整合不感冒!仍对行业保持乐观的态度,使合作难以前进。

(四)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细分领域优秀检验检测机构,并具有一定规模及利润,仍向着IPO的“梦想”而冲刺,但股市却惨不忍睹、竞争更激烈,业务和利润挑战均有一定的挑战。

(五)较好的成长型检验检测机构,由于成立时间短,未能体现出更好的价值,基本不考虑并购整合,而并购方的目的是需要控股,导致无法达成合作。

(六)一些以政府业务为主的中型的检验检测机构(5000万以上),由于利润低,而并购的价值过低,也无法进行并购整合。

(七)小微型检验检测机构,连生存期都还没有度过,基本难以吸引投资方的关注。

传统领域

一、主要以政府业务如食品、环境、建工三大领域,虽然市场规模巨大,但一般大型上市公司或国企基本已有布局或考虑自建实验室,除非是可以区域、领域互补,能产生协同效应之外,基本不考虑并购整合;一是民营机构涉及灰色地带的业务,难以控制及并购整合后,需要合规经营,业务及利润均得不到保障;二是外资机构并不愿意进入这几大领域,因为进入后基本不能再参与招投标(原则性问题),就如国内出口欧美国家的产品,买家基本会指定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外资检验检测机构一样;三是检验检测机构的规范性问题(包括财务规范或行为操守规范问题)。

二、受政策影响较大的机动车检验、消防检测、防雷检测领域等,本身进入门槛极低,而近年来双随机抽查力度加强后,天花板更低。

三、计量校准,本身此领域也是进入门槛较低,但由于“印报告”的现象太普遍,大多民营检验检测机构都不规范,但制造业需求量又较大,虽仍有大空间,但需要注意相关重大风险。

、电子电器,大多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均没有发证资格,必须要依靠与外资机构的合作,也可以说是外资机构的打工者!随着欧美疫情、政治斗争的影响,民营检验检测机构未来二至三年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。

五、化妆品领域,近两年很多具有化妆品检测资质的机构,出现很多被处罚的案例,做得好的化妆品检测机构极少!另外,化妆品功效评价,自2019年开始,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赛道!但由于随着机构数量的增多,价格一落千丈,最终激烈的竞争减短了生命周期。

新兴领域

一、医学检测

针对核酸检测,看似体量巨大,但实则目前政府预算有限,未来核酸检测机构需要面临收款困难及企业现金流问题,政府面对极大的财政预算问题,未来有望市场化(由个人承担相关费用),因此,核酸检测机构或许仍有机会获得一些蓝海市场。

二、医药检测

从药明康德2022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,其化学业务实现收入78.43亿元,同比增长114.8%;测试业务实现收入15.72亿元,同比增长28.1%;生物学业务实现收入6.89亿元,同比增长36.6%;细胞及基因疗法业务实现收入3.06亿元,同比增长8.4%。医药检测中的临床前试验业务存量非常巨大,但国内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获得的市场份额并不大,目前比较突出的有微谱、斯坦德、华测、谱尼等机构,由于进入此领域需要较高的技术门槛、资金门槛,中小型民营检测机构难以进入。

三、医疗器械

医疗器械检测主要分为有源及无源产品,此领域早期基本由国有实验室主导市场(比如国内十大医疗器械检测所),自去年年底,医疗器械检测获得了市场的放开,而市场需求极大,加上经济较好的城市纷纷建设医疗器械集聚区,未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获得高速的发展,但同样进入门槛较高,且此领域的人才非常稀缺,因此进入该领域不容易。

四、新能源汽车

随着汽油价格的不断上升、上牌的难度加大,新能源汽车成为了近两年的交通主流,而新能源汽车检测如动力电池、汽车电子、电机电控及其他汽车零部件市场需求量非常大,只可惜由于早年(自2018年后),随着竞争的加剧,相关检测的价格是一落千丈!尤其是动力电池检测,由于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及资金门槛,在国内除了六大汽车检测中心和外资机构外,做得较好的民营检测机构并不多,但未来一定是蓝海的赛道!

五、半导体

早期国内民营检测机构主要是以低门槛的封装测试为主,而更高端的却是失效分析、材料分析、可靠度测试等项目,由于半导体检测一直是由台资检测机构主导市场,具有较高的技术和资金门槛,因此进入此领域极其困难。

六、军工

军工检测最主要的资质,尤其是保密资质,而军工领域主要产地是以北京、天津、四川和陕西为主,只有在这几个地区建立实验室方有一定的优势,但技术、资质和资金门槛都极高,一般的检测机构也难


文章来源于网络,侵权删除。

上一章:DeepSeek:智驭未来,重塑检测检验认证行业的新篇章
下一章:伪造数据出具虚假报告,广西20家检测机构被整改